2009-08-04 黃日燦:兩岸併購案 多到嚇人
工商時報
【陳碧芬/台北報導】
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在本報專訪中指出,兩岸經貿架構愈形緊密,因此浮現的兩岸併購商機,遠比外界想像的多,「多到我嚇一跳」,中國方面除了直接投資台灣企業或參股台商,同時也把台商納入其全球併購的大戰略架構中。黃日燦並預估,接下來的6個月內,會出現一波兩岸互探併購大熱潮。
以海峽中線為跨境的實際企業購併洽談,近來成為活躍在大中華地區的國際投資銀行、併購專業機構,最熱烈的業務來源。除了黃日燦,如花旗環球財顧公司董事長杜英宗、摩根大通台灣區總經理錢國維、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企業融資部主管蔡鴻青等等,近月來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大中華市場,在台灣從北跑到南,在中國,台商聚集的蘇州、深圳、南京、香港,都是他們密集前往的地點。
身處國際頂尖併購專業法律事務所,黃日燦以台灣籍律師身份,經手的國際投資併購案數百件,不僅參與買方的策略思考,也協助諮詢賣方的「脫手藝術」,就因為在全球環境快速變化下,併購已是當今企業的經營之道,台灣企業有必要加以熟悉,才能在亞洲新興市場竄起的過程,找到自己的永續定位。
黃日燦指出,中國現在「前進」、「貼近」台灣,同時把台商納入全球大戰略的架構中。相較幾個月前,現在腳步拉大、速度加快,提出的併購意願、想法及動作,非常多,「多到我嚇一跳」,他事務所的併購業務也因此忙碌不已。
對於台灣及台商,黃日燦分析,中國的併購策略至少有3類已浮現:其一,來台低調參股台灣企業10%至20%,再把台灣經營模式帶回中國,攜手發展中國市場,「這般的合作過程,當然會有增資的機會」,陸資大有為台商挹注增資的最佳優勢。他說,此種模式,現在是陸方最喜歡的模式,因為絕對可以放長線、永續發展,也是預估未來6個月之內會爆增的案例。
其二,外國私募業或外資併購或大量入資台灣企業,帶著企業前進中國市場發展,進而拓展全球市場。可是此類一定要在海外進行,一則是有國際經營能力的台商已冒出頭,加上台灣境內的法令太過保護,較難發揮經濟效益,「到海外做,獲利翻一倍;在台灣做,只賺一成」,他說,擁有國際市場能力的台商,中國是邁向國際的必經橋樑,此模式能讓台灣搶到未來5至10年的市場定位。
其三,另外,就產業面來看,有線電視系統商、技術升級、民生消費業、金融業等,因具兩岸題材,預料將是併購的熱門標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